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做主题报告
7月23日上午,在2014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对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思考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做了报告。
孟群首先介绍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根据最新的医改监测数据,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费用涨幅得到控制,医保水平得到控制,政府投入不断增加。根据第五次国际卫生服务调查揭示,我国卫生服务需求增加,服务利用提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显率达95.1%,参保人口自付住院费用实际值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加强,服务可及性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会出现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在国家层面,国家卫生信息委加强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卫生计生的资源整合,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建设国家级、省级、地级市、县级4级卫生信息平台,依托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支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6项业务应用,构建电子监控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3个数据库,建立一个安全的卫生网络,加强卫生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组成“ 46312”工程,而居民健康卡则是依托于4级平台实现便民惠民的应用。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快速发展。卫生信息平台,已建和在建的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已经超过60%,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系统在县级已经达到75%以上。这对方便卫生业务监管、辅助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仍在继续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去年在14个省发行了居民健康卡,还有10个省正在推进。其中辽宁省全省推进,应用效果显著。居民健康卡便民惠民的效益逐步显现,根据相关小差数据显示,使用居民健康卡后平均排队次数由4.3次降为1.4次,平均候诊时间缩减23分钟。
2013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目前已经发布包括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设在内的标准和规范共217项。为促进标准落地和互联互通,还开展了标准符合性测评工作。
虽然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数据质量与分析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信息技术标准应用不足,推进手段缺乏;三是开发和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四是尚未建立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五是医疗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六是亟待加强建设政策保障机制。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冲击下,孟群认为我国医疗行业发生以下五点信息变革:
一是从传统医疗到智慧医疗的转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以医院诊疗为中心主、以疾病为中心;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超级融合,使得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变,即以人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模式。
二是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目前中央财政支持1100个县医院的建设,其中包括远程医疗。县医院的远程医疗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咨询、会诊、手术指导提高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加强信息交换和共享。
三是云优先移动优先。根据麦肯锡2025的发展报告,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包括了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基于传统平台部署的IT资源配置模式是“烟囱式”的结构,不仅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在节能和运维管理方面也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则以应用为核心,资源虚拟化,按需申请资源,带来很大的便利。移动医疗的出现,实现了个人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机构、健康服务机构以及监管保障机构的闭环健康生态。同时,这也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四是大数据与个性化医疗。2013年全国诊疗人次达到73.1亿人次,海量的医疗数据指数级增长,同时,可穿戴设备和各种智能终端在居民的健康管理中也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利用,可以支撑卫生决策、基于医疗保健的数据分析等,实现精细化的个性化精准的医疗。
五是从产品到服务。现在很多医疗IT产品,未来可以提供围绕产品使用及故障维护的服务,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服务导向的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在将来,供应商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产品,而是提供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孟群表示,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卫生统计与大数据应用。继续做好医改实施与监测,推动卫生计生信息资源整合,实施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开展大数据应用;
2.发布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3.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
4.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居民健康卡应用,加快国家级注册管理中心建设,推进远程医疗应用;
5. 建设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6.加强标准研发,加快推进符合性测试;
7.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8.实施委预算管理医院网络监管;
9遴选推荐卫生信息化产品与成果;
10.开展物联网与社区应用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