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简报第297期:湖北省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链
组建医疗联合体 推进集约化服务
湖北省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链
--2013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二)
近年来,湖北省按照“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服务体验、保证公平可及”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卫生资源信息化的医疗服务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
一、组建医疗联合体,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
湖北省坚持政策引导、创新形式、功能界定三管齐下,切实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托管等多种形式,组建实质性医疗联合体。
(一)从三个层面组建医疗联合体。一是在省级层面,打破原有医疗服务体系的条块模式和原有的利益分割模式,组建跨区域、跨市(州)的医疗联合体。目前,已形成由同济医院托管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托管汉川市人民医院等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跨区域医疗联合体。二是在市级层面,大力推进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目前,已经形成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托管武汉市七医院、武汉市五医院直管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石市城市大型医院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医疗联合体。三是在县域层面,大力推进“3+X+X”医疗服务新模式,即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托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院办院管”,组建县域内分工合作的医疗联合体。宜城市已率先成功组建县域三大医疗联合体。
(二)合理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明确提出三级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一、二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伤残康复、慢性病治疗等服务。鼓励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多部门联合支持医疗联合体运营。积极争取财政、编制、医保和新农合等部门的支持,确保对医疗联合体内部被托管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政策不变、编制核定政策不变、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政策不变,实现联合体的有效、可持续运营。
(四)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湖北省累计投入资金340多亿元,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2万多个,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为完善医疗服务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探索以联合体为单元的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以医疗联合体为单元的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多元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医保和新农合的杠杆作用,引导联合体内大医院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主动开展双向转诊。同时,明确规定未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的新农合患者不予报销。并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有机结合,分级、分病种确定付费标准,通过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上的差异,使医保和新农合资金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推进标准化诊疗,提高医疗质量安全
(一)推动实施分级诊疗标准。委托省医学会研究制定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并结合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明确患者入院标准和转诊标准,强化监督和考核,确保医疗服务链各个环节的医疗质量安全。武汉市五医院通过探索普通门诊下沉社区,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和延伸优质护理服务进社区等工作,初步构建了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居民、社区、医院、政府“四方共赢”。据统计,2012年,社区“上转”病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市五医院“下转”病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
(二)推广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标准。对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在诊断治疗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简便价廉的成熟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总结和提炼,形成全省统一的技术规范、诊疗标准和操作流程,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规范服务,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质量安全。
三、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和协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加强各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深入推进以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6个5”工程,基本实现了省级有医学领军人才、市级有学科带头人、县级有学科骨干、每个乡镇卫生院有5名左右的全科医生;二是建立和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三是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城市医院或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主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管理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大力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着手实施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创建活动和薄弱科室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突出专科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构建“国家-省-市-县-院”五级临床重点专科体系。以专科建设提升整体实力,提高医疗服务链的整体服务能力。
(三)加强医疗服务薄弱环节建设。加大对精神、儿科、急救、康复医疗等相关专科的建设力度,对全省所有市(州)级精神病医院、部分综合医院精神病科和县级精神病院进行专项支持;对武汉市儿童医院及全省65个县(市)人民医院儿科开展能力建设;将急救体系建设与发展纳入全省卫生发展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医疗急救的水平和能力。
(四)完善技术协作机制。通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支援等活动,在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建立固定的技术协作和支援联系,以临床示教、手术带教、远程培训等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同济医院在与托管的咸宁市中心医院之间,由同济医院医院选派管理人员和骨干专家担任咸宁市中心医院院长、科主任,同时,选派咸宁市中心医院的优秀人才到同济医院进行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探索医疗联合体内部的人才柔性流动新模式。
(六)推广便民惠民举措。全面落实湖北省卫生便民惠民措施50条和县级医院便民惠民20条,实现新农合“一卡通”,同级医院检验影像结果互认“一单通”,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均实行门(急)诊病历“一本通”,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七)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湖北省在新农合“一卡通”的基础上,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应用和共享为核心,加大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力度,构建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患者病案资料、检查结果及医嘱共享,强化上级医疗机构对下级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指导,提高医疗安全。(湖北省卫生厅供稿,檀华楷编辑)